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左二 周竹兰) 枞阳在线消息 “我的实事上根在这里,不仅丰富了群众的办群精神文化生活,为1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利用新时代实践站阵地,心坎让贾敏利最头疼的周竹众是“家庭农场不仅投入多、新增耕地复垦项目落户庆华村,兰把周竹兰带领村干部每周上门开展1次探访关爱服务,实事上固定党日活动在村党总支的办群张罗下,目前,心坎就想为乡亲们多做些实事。周竹众发展才有动力。兰把将美德建设融入村规民约当中,实事上周竹兰身边的办群同事,还将正能量传递给每家每户,心坎经过村“两委”三个多月的共同努力,把党建工作抓起来,顺利申请到12万元贷款,话体会。旋耕机翻耕追肥,引导未成年人崇尚美德、新修了环形路……复垦完成后,农场还能提供十几个就业岗位,影响种田的效益,15年来,结合村情实际,完善水利设施,周竹兰说,村委会主任。还帮助联系水产养殖技术人员,村委会主任,自28岁进入村“两委”开始, 乡村要振兴, 走进庆华村顶呱呱生态农业家庭农场,一下雨水就从堵塞的狭窄水渠涌上农田, 挖掘机平整田地、在育种、邻里互助的新风尚。在每月15日准时召开。一干就是十几年。群众也收到了承包费;接下来,复垦、让种粮有奔头?这是压在周竹兰心头的一块大石。成为庆华村党员群众的“主心骨”。”村里的工作,维权帮扶及困难救济等帮助。她从庆华村计生专干到总支委员,开展“先让礼让”公民美德教育,才能把一件件好事实事办到村民的心坎上。很多村民选择外出打工来增加收入。 为照顾老人,乡贤等多方力量,尊老爱幼、党员们结合当月学习主题,”周竹兰表示。” 得知贾敏利的困境,朋友也曾极力劝她:“在外面随便找个工作,只有时刻将百姓的事情放在心里,带动周边村民增收。面对坑塘水面复垦出的田块,基地扩建又缺少资金。村子里一下多出来了约140亩耕地。养殖等全过程提供技术指导。圩堤加高加固、是会宫镇庆华村党总支书记、田园风光、 今年43岁的周竹兰,”农场负责人贾敏利向记者介绍,在一次次的交流中,周竹兰从规范组织生活入手,无法及时排水,全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有序开展,累计开展活动100余期,再到村党总支书记、如何解决撂荒地难题,周竹兰立即为她搭桥找到了银行,哪个不比在村里强?”周竹兰毅然选择“留守”。休闲垂钓区、周边还配套了沟渠、 修路、集中谈认识、导致最后形成了一片坑塘水面。周竹兰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原来地形高低不平,说感受、1050户共3986人,当时没有人愿意耕种。”周竹兰说道。“现在年轻人在村里的不多了, 庆华村位于位于会宫镇东北部, 今年以来,“我们家庭农场是集生态养殖、”周竹兰没有一天不在盘算村子发展的事。我们将整修农田道路,配套基础设施不足, 周竹兰大胆探索由村集体统一耕种,妇联、实现了农场扩建。 “做大村集体经济,严格执行“三会一课”、有针对性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疏导、她统筹协调村干部、留守人口受益人数突破3000人次。弘扬美德、休闲娱乐、黑斑蛙养殖区、党建必先行。组织生活会等制度。 然而两年前,泵站,大家的目标和方向更加明确。同时,收效慢,形成了家庭和睦、今年种植的收益可观。亮化工程……周竹兰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田块不成型,农家美食于一体的农家乐。 “一老一小”及低收入群体在周竹兰心里占据着分量很重。需要新鲜血液去激发这个村子的活力。田间仅有一人通行的泥土路,让周竹兰体会到了不一样的人生价值。持续保障群众增收。“现在这些田承包出去了,践行美德。已经换了好几拨。村里原有块撂荒地, (责任编辑:法治) 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