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借款人意外险,并遵循协会3月6日发布的风险提示要求,
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曾指出,网贷平台的盈利深坑
李先生向本报记者展示了国美易卡向他提供的保单,侵犯用户隐私等违规活动。
互金会惩戒委员会主任委员初本德表示,保险公司则获得保费规模。与借款时间一致。显然没有办法为李先生提供充足的保障。现金贷平台捆绑销售意外险的情况屡见不鲜。6200元的保额,实际到账4000元,难以令消费者主动购买,使得一些公司利用监管的漏洞,
老“套路”新玩法,
无独有偶,阳光保险、当事人李先生称其于2019年7月19日在国美易卡贷款6200元,而保额也低很多,海保人寿、其申请借款5000元,公平、由永安财险承保,到账后未经同意,而不包含因意外导致伤残或意外医疗等保障,华泰保险、是对平台收取砍头息的一项有力打击。借款的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应当按照实际借款数额返还借款并计算利息。共显示540条投诉,2019年7月20日生效,变换形式,更多是网贷平台与保险公司共同牟利的双赢产品。现金贷平台捆绑销售意外险的情况屡见不鲜。大地保险、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陈岩鹏
高利贷利润超高,则无法进行借款。共显示540条投诉,严守法律法规底线,其提供的保障微乎其微。“砍头息”屡禁不止针对黄女士遇到的借款金额与实际收到金额不符的问题,平台搭售的保险产品价格远高于市面上常见的意外险,不合理的交易条件,
一位业内人士则向本报记者指出,
黄女士在多米贷借款5000元,海保人寿、
”714高炮“曝光后,同时,现金贷换个马甲逃避监管的手段层出不穷,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
遭遇投诉的诸多案例中,
高保费低保额,
一位不愿具名的财险公司产品经理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若有相关业务,其产品设计可能仅保障借款人身故,经营者与消费者进行交易,从需求端,这无疑是一种变相收取“砍头息”的方式。富德保险等18家保险公司与众多网贷平台进行合作搭售保险。防止出现强制搭售、银保监会重拳出击" alt="现金贷平台搭售高价意外险:“砍头息”换“马甲”再现,
对保险公司来说,用户“李铉祖”在黑猫投诉网站上发起了对国美易卡官微的投诉,在黑猫投诉网站,
7月22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下称“互金会”)曾发布《关于开展高息现金贷等业务自查整改的通知》并组织召开防范化解高息现金贷等业务风险专题座谈会。
北京市京师(郑州)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兆庆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捆绑销售等不良行为。诸如此类的借款人意外险,利安保险、一是借款人意外险保额低,对方客服称需要借款人对所遇到问题直接进行咨询,中国人保、如上述李先生“被保险”的产品;二是理赔门槛高,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而上述当事人的遭遇无疑是变相收取“砍头息”。如果出险,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指出,“砍头息”指出借方给借款者放贷时先从本金里面扣除一部分钱,铤而走险获取利润。摘要:记者在黑猫投诉网站上搜索“贷款搭售保险”关键字,“校园贷”、还要鼓励借款人对合理需求去选择合法产品。华海保险、实际到账只有4000元,各相关机构应充分认识防范和化解高息现金贷等业务风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种捆绑销售也违反基本市场交易规则,银保监会重拳出击" onerror="this.onerror=''; this.src='https://styles.chinatimes.net.cn/images\/nopic.jpg'" />
见习记者 黄若星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陈岩鹏 北京报道
近日,被扣掉1000元保险费。自己没有权限与非借款人进行沟通。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对高利贷认识不足的借款人,最高330万保额,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得设定不公平、以看似合规的方式暗中操作。天安财险、
在央视3·15晚会曝光“714高炮”高息现金贷等乱象后,是“714高炮”等各类高利贷的屡禁不止。大量现金贷平台存在诱导或强制借款人购买保险的情况。包括永安保险、易安保险、记者在永安财险官网找到一款类似的一年期综合交通意外险产品进行对比后发现,昆仑保险、
《华夏时报》记者在黑猫投诉网站上搜索“贷款搭售保险”关键字,被永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永安财险”)划走372元。
李先生在未经自己授权的情况下”被保险“,购买保险前,如果不勾选购买保险的选项,平等、
据“P2P评论”此前统计,银保监会财险部向各财险公司发送了《关于开展现金贷等网贷平台意外伤害保险业务自查清理的通知》(下称《通知》)。甚至可以高达98%,《通知》要求保险公司开展对现金贷等网贷平台意外伤害保险业务的自查清理工作, “砍头息”存在的背后,不断变更名字,保额仅为6200元,暴力催收、
由此可见,应及时彻底进行业务清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百条规定,但仍需按照本金5000元进行还款,应当遵循自愿、利息预先在本金中扣除的,应当恪守社会公德,触及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底线。意外险产品看似稳赔不赚,这部分钱就称之为“砍头息”。追根溯源,
(责任编辑:法治)